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通过传授获得知识,而是在相关情境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自己对知识进行构建。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并随着可汗学院的兴起及推动作用,这一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负责知识的讲授;学生则以教师为中心,记录或练习教师所讲授的重点。而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主体通过视频的方式在课前由教师发送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程的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难点和问题。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探讨和小组学习,把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难点解决并由教师进行反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翻转课堂改变了知识输入和内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根据Kransen的输入假设理论,语言学习是个输入-理解-加工-输出的过程,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足够时间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无法了解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也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提前得到的教学资料,将需要学的内容反复观看,不断将知识内化,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将内化的知识输出,教师可以在学生将所学知识输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再次进行内化。翻转课堂正是通过“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问题解决”的流程使教学知识多次进行内化,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概念。
其次,翻转课堂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和多元化。传统课程上,教师主要负责讲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较少,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
同样,无论是课前观看视频还是课上师生互动,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掌握学习进度,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来和教师或同伴交流,获得了主动,成为了课堂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