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的功能研究
未来教室的功能研究
当前有关“互联网+教育”抑或“教育+互联网”的观点纷争,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对于学校教育实践变革的主动或被动的深刻影响,表明技术与教育的学理研究业已构成教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
研究的问题是:未来教室的功能
通过走进“未来教室”的研发建设现场、项目管理现场、课堂应用现场和走进教师的教学生活进行研究资料的搜集工作。收集大众媒体、学生、家长、教师和研发者对“未来教室”的认知、疑问和建议等资料;目睹了未来教室在学校中的境况、遭遇及课堂教学应用的场景;掌握了项目管理者推进未来教室课堂应用的策略和措施等材料。
本文的研究结果及发现如下:
一、未来教室和未来课堂是一对歧异术语,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重新定位:未来教室是一种以技术为支撑的新教学环境,未来课堂是建立在未来教室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
二、未来教室的课堂结构相比于传统课堂结构更加复杂,课堂结构的组成要素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五要素”(一个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学习的学生、固定的时间、封闭的空间)演变为技术背景下的“新教育五要素”(多位教师、分层分类的教学内容、个性化学习的学生、灵活的时间、开放的空间)。
三、在S市借助未来教室的课堂变革实践中,未来教室教育功能的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了“承担展示参观场所的功能”、“承担做公开课场所的功能”、“成为常态化教学场所的功能”三个阶段,其过程是循序渐进和坎坷复杂的。
四、概而言之,未来教室主要具有四项教育功能:
①显性正功能重点表现为两方面: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接受和发现;更有利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②显性负功能表现为由于技术的不稳定、教师操作技能的不熟练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性;
③隐性正功能变现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④隐性负功能表现为削弱学生读写算能力的培养、导致思维方式的碎片化。
五、未来教室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制于一项新的课堂教学规范,即教师的“课堂技术规范”的遵守和运用。这种课堂技术规范主要涉及教师对待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责任与义务等方面。
未来教室的功能与结构总结
未来教室一方面具有教育的正功能,表现为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和发现、有利于增强课堂内外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负功能,表现为受制于技术本身和教师操作技术的能力从而弱化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尤其是对学生读写算能力的限制以及思维碎片化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