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介绍
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介绍
翻转课堂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前有“四环节五步骤”,但是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流程中,又有学者根据从课前准备到课后总结细分为七个环节,又被称为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
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的七个环节
我们对已有的翻转课堂变式进行统一、整合,提出一个通用的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包括目标(Objective)、准备(Preparation)、教学视频(Instructionalvideo)、回顾(Review)、测试(Test)、活动(Activity)和总结(Summary)七个环节。
一、制定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把低阶的教学目标移出到课前课外,从而把课堂时间解放出来进行高阶目标的深层学习。已有翻转课堂模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分层,不利于教师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
二、进行课前准备活动。
在翻转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看”或“看不懂”视频的问题,“不看”是因为缺乏学习动机,“看不懂”是因为缺乏先前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对课前准备活动的探索能够发展出必要的先前知识,发现不平衡并意识到自身先前知识的有限性,有利于图式编码和整合,从而为之后接受系统的知识讲授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习教学视频。
课前准备环节之后紧跟着视频学习阶段。与所有翻转课堂模式一样,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个体在课外自学完成,目的是知识的早期习得。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的准备活动有助于改善这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个阶段设计一些测试题目,监控并帮助学生学习视频。
四、回顾课前内容。
学生完成视频学习后,需要进入到线下课堂进一步学习。教师首先要简要回顾课前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要点,并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内容上,从认知和心理上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这个回顾环节主要是作为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学习的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这个环节用时要尽量简短,否则又会沦为传统的讲授。
五、进行课堂测试。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课前视频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Vanlehn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学习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早期主要是通过教学材料习得知识,对应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学习部分。然而,早期学习往往比较表面,甚至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错误。因此,中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题解决完成知识的纠错和深化。课堂测试部分对应的就是知识学习的中期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提供的解释和反馈是基于学生先前知识的、能够对学生的错误作出及时反应和相应调整,并真正整合到学生当前的认知活动,因此比传统的单向讲授效果更好。
六、进行课堂活动。
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可以与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同伴教学等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进行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前面几个环节主要针对低阶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则是针对高阶教学目标而设计。把课堂时间尽量解放出来进行高阶的深层学习,这也正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优势。
有些翻转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些模式只是针对应用、评价、创造等单一目标;而且所有模式都是集中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对于其他领域的目标则没有涉及。在本模式的课堂活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制定的高阶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辩论、角色扮演、汇报等),通过面对面的课堂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七、进行课堂总结提升。
在完成前面所有环节的教学之后,教师最后需要在课堂上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和提升,明确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最重要的、深层的结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整合性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活动,以开启下一个循环的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至此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的最后时间,教师可能还会向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练习,或者让学生为下一次课的课堂活动环节提前做一些准备。从这个角度上讲,课前准备活动的“P”除了有为视频学习做好准备的意思之外,也有课后练习(Practice)和为课堂活动环节提前准备(Preparation)的双重含义。
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是对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并不能说它有多么的完美,但至少也是一种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值得肯定。